什么是“自我价值感”?
【资料图】
百科中给出的定义是:
“个体看重自己,觉得自己的才能和人格受到社会重视,能够对自身能力所产生的结果,拥有积极的情绪价值。”
从情感体验上来说:
自我价值感高的人,往往是自信的,高自尊的,坚定的;
而自我价值感低的人,则是自卑的,怯弱的,犹豫不决的。
心理学家维克多在《活出意义来》这本书中,有这样一段话:
“一个人如果能接受命运,及其所附加的一切痛苦,并肩负起自己的十字架,即使生命处于最恶劣的环境中,他也有充分的机会去加深生命的意义。”
在“自我价值感”高的人身上,往往具备一些独特的能力。
在世俗的眼光中,人生的意义是什么?
追求是什么?
大多数人的看法是:有车有房,有体面的工作,有不错的收入,能够满足自己的一些欲望和野心。
于是,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就被父母灌输着这样的思维:
“你要好好学习,将来才能赚大钱,才能买车买房娶媳妇;你要好好努力,有体面的工作,才能嫁个好人家”。
于是,年轻人就失去了“自我的价值感”。
他们很早就被赋予了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赚钱高”的思想;
这也就导致他们所有的行为,都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心理。
但人生的意义,只是如此吗?
只是跟房子,车子,收入挂钩吗?
如果人生的意义真的如此,那么有相当一部分人,在第一关就失败了。
有多少人,在不靠父母,不靠家里几个钱包的帮助下,能够在大城市买房买车,定居生活?
对于自我价值感高的人而言,他们首先能“看到自己”。
接纳自己,认识自己,然后建立全新的自我价值体系。
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价值观”。
有些人的追求,是金钱;
有些人的追求,是自由;
有些人穷极一生,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:
“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?我要到哪里去?”
披头士的成员“约翰.列侬”,说过一段话:
“上学时,人们问我长大了要干什么,我写下快乐。他们告诉我理解错了题目,我告诉他们,是他们理解错了人生。”
人生最终的意义,绝不是物质追求,更不是金钱的需求,而是我们“向内探索”的过程。
而物质和金钱,只不过是为了辅助我们探索自我价值感的过程和工具。
自我价值感高的人,更具备“自我接纳,自我认可,认同他人”的能力。
什么是接纳自我?
比如:
我是有缺点的,甚至是有缺陷的;
即使我身上的缺点,曾被他人取笑,但这并不会给我的内心造成什么伤害。
相反,我能够坦然地接受这一切,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看待。
自我接纳又包括:
接纳自我的优点和缺点,接纳原生家庭的优势与不足。
不会因为别人的耻笑,就自卑;
更不会因为别人的赞美,失去自我。
除此之外,在面对他人时,自我价值感高的人,往往能够发自内心地去赞美对方。
“你比我厉害,我真诚地赞美你,并且向你学习”
“即使你没有我厉害,我也不会取笑你,更不会瞧不起你”
这才是一个人健全的人格。
“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,依旧热爱生活。”
用罗曼罗兰的这句至理名言,更应景。
“已识乾坤大,犹怜草木青”。
这是一层境界。
见到了更大的世界,爬上了更高的山,依旧心怀敬畏。
见到了最不堪,最阴暗的一面,依旧愿意勇敢地面对生活。
这是另一层境界。
即使被打倒,也不会被打败;
即使一次次输掉,也坚信自己可以爬起来。
自我价值感高的人,往往有着更强的能量,有着强大的内心;
凡是打不败他的,都会让他变得强大。
有些人的合群,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孤独。
他们害怕被群体孤立,所以总是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;
虚假的,伪装的,戴着面具的自己,让他们失去个性,丢掉自我。
而自我价值高的人,从来都不害怕孤独。
他们的真实状态是:
“一个人,就足以对抗所有;一个人,就是一个完整的小世界”。
与无意义的,需要假装的合群比起来,他们更能够忍受孤独,接受独处。
那些能够自我实现的人,都是在独处的过程中,探索自己,发现自己人生的意义。
什么是“使命感”?
上升到哲学层面就是:“知道我从哪里来,知道我要到哪里去,知道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。”
这种使命感,是需要一个人终生去学习,去努力,去完成的。
往大的方向说:
他存在的使命,就是通过自己的智慧,努力,能力,去让更多的人过得好。
往小的方向说:
个人的使命,就是让家人有一致的目标,让家庭有积极向上的状态,让家人过得越来越好。
什么是“边界感”?
自我价值高的人,往往能够跟外界保持明确的边界感。
不需要依赖他人,也不会给他人伤害自己的机会;
不会干涉他人的生活,更不允许他人对自己的想法指指点点。
带着使命感去生活,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;
拥有边界感去生活,每一天都会感到快乐。
你就是你,与他人无关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