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资讯 > >正文

新黄河海报集|大运河上,说不尽的爱与哀愁

大运河,从诞生之日起,就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无数方志、笔记、小说、诗歌和艺术,随这碧波清流,漂荡至今从未绝断。

在这条河流上,有踌躇满志的赶考举子,有春风得意的上任官员,也有落拓寂寥的失意文人……

崔颢、皮日休、许浑、林逋、张先、王安石、苏轼、汤显祖、归有光……甚至包括清代两位皇帝康熙和乾隆,都写过关于大运河的诗词。

有人在运河的旅途上想念故土。

北宋熙宁八年,退隐南京多年的王安石又一次被起用,进京拜相。他北渡长江,由瓜洲转入运河水系直达汴京。

彼时,他写下了《泊船瓜洲》:

诗句中有对政治前途的忐忑和期望,更包含着对故土的留恋和不舍。

有人在运河边赠诗给重逢的故友。

1079年,苏辙受乌台诗案牵连,遭贬为监筠州盐酒税。他顺着运河南下,老友秦观早已等候在高邮运河边。

盘桓数日,相送六十里,细雨中,苏辙赠给友人三首《高邮别秦观》:

水上流淌出的诗句,负载的是诗人的萧索离愁和对友人的眷恋。

有人与运河结缘,碧波荡漾承载了他一生的爱与哀愁。

1074年,苏轼从杭州坐船前往密州任职,沿途饱览运河秀色。两年后的中秋,他在密州写下那首著名的《水调歌头》。

苏轼一生曾十多次沿着运河往来江苏,而运河,也是他人生的终点。

公元1101年,被贬谪在岭南的苏东坡获赦,带着全家北归,经运河在常州上岸,却因水土不服逝于藤花旧馆。

大运河也是承载普通人寻常生活的“背景舞台”。

翻开古代的话本、杂剧、小说,你能看到大运河频频出现,推动着故事情节的演进和发展。

并称为四大名著的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红楼梦》,与大运河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

《三国演义》的罗贯中出生于山西太原,但早年就远走江南,生活在大运河边的杭州、苏州等地,有学者指出,罗贯中是在大运河边的淮安完成了《三国演义》。

施耐庵对“运河之都”淮安非常熟悉,他将《水浒传》的故事完结于大运河边,征方腊归来的宋江被封为“楚州安抚使”,死后葬于楚州城外的“蓼儿洼”。

《西游记》作者吴承恩来自运河边的楚州(楚州是淮安的古称),有研究者考证,《西游记》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淮安方言。

康熙五十四年(1715),《红楼梦》的作者曹雪芹生于南京。在他很小时,就曾沿京杭大运河往来于北京和南京之间。《红楼梦》中频频出现大运河的身影,全书开篇始于苏州城外运河边的阊门,结束于宝玉出家。穿一件大红猩猩毡斗篷的宝玉在毗陵驿拜别父亲贾政,其地点就在常州老西门古运河北岸。

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,也有大量和大运河相关的故事。冯梦龙的“三言”中,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、《金玉奴棒打薄情郎》、《沈小霞相会出师表》等故事有大量情节发生在运河之上。

当代,生于江苏高邮的汪曾祺是喝着运河水长大的,大运河塑造了这位著名作家的性格,给他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童年记忆,也给他其后的创作打上深深烙印。

2500年起伏跌宕,岁月沧桑、人情冷暖,流经文人的笔端,娓娓道来。大运河,每一道皱起的水波纹,都是一个动人的章节。

文字来源:

《跨越千年的文学作品,藏着大运河的A面与B面》现代快报/中国大运河

《大运河:一条流光溢彩的“文学之河”》新华报业网

综合编辑:杜亚慧 美编:杨壹晴 校对:汤琪

标签:

推荐阅读